我国从2008年6月1日执行“限塑令”,到今天已经是第9个年头。近期很多媒体频繁报道此事,9年来旨在减少塑料污染的法令犹如一纸空文般尴尬。不禁让人疑惑原因何在?未来是否会升级对塑料袋的管控而颁布“禁塑令”?
塑料袋曾被评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1902年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轻便又结实的包装物方便了大家的生活,但他也意识到其存在的环境污染的危害,所以在没有找到相应美高梅网开户的解决方案前他请求老板不要投入生产,可在利益面前老板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提前把塑料袋推向市场。遗憾的是在马克斯·舒施尼始终没有找到美高梅网开户的解决方案而选择自杀。
从那时起,塑料袋因为使用方便、结实耐用、造价低廉成为了现今人们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用品之一,但是这种包装物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污染,100年后,塑料袋被欧洲环保组织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据中国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统计,我国每天对塑料袋的使用量高达30亿个,全年使用塑料袋重量在680万吨,每年消耗的包装袋价值高达50亿元人民币,其中以塑料购物袋为主。据有关部门测算,每生产1吨塑料,需消耗3吨石油。塑料袋废弃后,如果焚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如果掩埋地下,大约200年才能腐烂,会对土壤的酸碱度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限塑令”消费者和商家怎么说?
近日,《联商网》走访了北京几家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及超市,并随机采访了一些消费者和商家,对于“限塑令”受访者均表示了解,但对于依然大量使用塑料袋的问题也表示了很多无奈。
消费者王女士:“使用塑料袋的危害性很大,但是布购物袋、纸袋等不便于携带,下班回家在超市或市场购买东西只能用塑料袋。”
水果店老板崔先生:“市场里的商户都知道规定,但是可降解的环保购物袋成本太高,水果现在的利润越来越少了,要是用环保袋成本要高出好几倍,不免费送塑料袋,顾客就不买水果了。”
在家乐福、沃尔玛、超市发、物美、永辉等大型连锁超市门店,收银员在顾客结账时都会问其是否需要塑料袋,而消费者也大多会选择购买一个。据了解,超市的购物袋大多为订制,也有一些超市是自己生产加工供自己门店使用,大卖场门店对于塑料购物袋的需求较大,一个塑料购物袋的售价在2-5毛左右,其实利润并非外界传的那么高,大约在28%左右。
永辉超市鲁谷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联商网》:“相比于“限塑令”颁布之初,消费者对于塑料购物袋的需求有所增加,超市内的生鲜、熟食大多是用透明手撕连卷塑料袋分装后再称重、贴价签,使用量很大,而一些不文明的消费者喜欢一次性拿走多个袋子,甚至直接把包装袋装进自己的口袋。”其实如这位工作人员所说,不久前也有媒体报道过类似不文明行为,在美廉美一家门店内,顾客将包装袋拖拽两米多,卷成一团带走,对工作人员的劝阻置之不理。
《联商网》在走访时也发现,有些商场超市提供绳子或者纸质购物袋,同时在收银台处也有环保布购物袋供消费者选择,但是价格较高,通常在10元左右,相比较而言消费者通常会选择购买塑料购物袋,在走访几家超市期间并没看到消费者购买布购物袋。
用量没有减少=限塑令实施零效果
“限塑令”从2007年12月31日颁布到2008年6月1日正式执行。主要规定两点:第一: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要求,明确普通塑料购物袋、降解塑料购物袋以及淀粉基塑料购物袋分类要求,利于消费者识别和分类回收,对食品的塑料购物袋必须标注“食品用”字样。第二: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一律不得免费提供。
可以说“限塑令”颁布初期效果明显,《联商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消费者对有偿使用不适应,商家也推出了一些纺织购物袋赠与或出售给消费者,有的消费者开始养成自带购物袋消费,塑料袋的使用量大减。
限塑令刚颁布时,《联商网》曾做过现场调研,当时最有趣的现象是:因为收银台结账需要购买购物袋,而顾客不愿购买就跑到生鲜区拿撕裂袋,如此一来导致生鲜区的耗材使用量猛增。在这股洪流之下,生鲜部门被逼加强撕裂袋管控,常用做法就是减少甚至撤掉撕裂袋支架数量,由员工专门发放撕裂袋或者去秤台处领取撕裂袋,其实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门店的正常销售。
就2015年和2016年塑料袋使用情况,有关媒体对30家连锁超市做了一个统计,统计结果显示:
2016年购物袋销售与总营业额的销售占比是1.43‰,与2015年的1.26‰大幅上升。
2016年生鲜撕裂袋使用量对比生鲜销售额占比为1.54‰,与2015年的1.41‰相比同样处于上升态势。
“限塑令”升级“禁塑令”能解决问题?
2015年1月1号开始,吉林省正式施行"禁塑令", 规定全省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吉林省也成为中国施行"限塑令"后第一个全面"禁塑"的省份。而湖南省政协委员童彬原就提交过相关提案:为减少日益严重的塑料袋白色污染,建议在全省范围内禁用塑料袋,实行全面“禁塑”。他认为,真正要拿住“白色污染”的七寸,必须通过立法的方式对使用塑料购物袋说“不”。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也在准备研究立法,想把"禁塑令"上升到立法程序。
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大,目前的“限塑令”又效果不佳,如何才能管好塑料袋呢?
要“堵”,从源头上遏制,加强政府监管。既然“限塑令”当初由政府推行,就不能完全依靠商家自觉来实现。环保、质监、工商等部门必须在塑料袋生产的审批、监控、执法环节中抓落实,不让违规产品流入市场。
其次也得“疏”,“限塑令”应该延长监管链条,不仅要限用,也要限售、限产,在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同时发力。在执行中,如果只是政府部门单打独斗,那就注定会独木难支,还应该调动社会、市场和消费者的力量,共同参与到塑料袋的治理过程中。
如,完善塑料袋销售、使用和回收的全链条制度设计;塑料袋薄利多销,通过大幅涨价,让消费者购买塑料袋时感到“肉痛”,可能效果就明显多了;政府也可以出台财政补贴政策,在超市等地对使用环保袋的消费者给予一定奖励,也许能鼓励更多人养成随身携“袋”的好习惯;此外,作为替代品的环保袋现在大都又贵又笨重。如果能利用新材料技术,做到平价又颜值高,相信能够吸引不少人。
不管是“限塑令”还是“禁塑令”,不论是堵还是疏,都离不开公众环保意识的转变,这是最关键的坎!